第一千八百二十章传神之杰作-《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抹香脂时,要想想自己的心是否平和;

    搽粉时,要考虑你的心是否鲜洁干净;

    润泽头发时,要考虑你的心是否安顺;

    用梳子梳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有条有理;

    挽髻时,要想到心是否与髻一样端正;

    束鬓时,要考虑你的心是否与鬓发一样整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无方圆则不成美。

    真正的美,源自于人对内心的敞亮,是近道的一种方式。

    如《大学》所言:知、止、定、静、安、虑、得。

    这种内明功夫又称为“明明德”,在明明德基础上的为人处世、社会活动。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当好一名管理人、经营者。

    《大学》称之为“亲民”,亲民的范围,有大有小,从天下、国家到家庭不等。

    明明德、亲民,都要求“止于至善”。

    至善意味着面对自然生命中生、老、病、死的变化,一个真正懂得了生命的人不会站在岌岌可危的墙脚等待灾难的降临。

    反之,会将自然的生命放在“道”的背景中来实践,正命而死。

    因此,尽管人生管理指向个体修身,人生经营与家庭、国家以及天下息息相关。

    但由于“人”的共性,而使“修身”成为根本。

    儒道思想主张,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惟有自明之人才可能推己及人,改变生命环境,从而使自己连同他人从容自在,获得真正的自由。

    “以铜为镜”与儒家“修身”紧密结合,儒家将“修身”放在一个向外开放的家、国、天下中来考察。

    其次指出身与内在的心、意的必然联系。

    这样,修身就成了打通生命内外境界的一种存在方式。

    这有点像埋在地下的种子,只有当生命的因缘和合之后,绿芽方可破土而出;

    出土之后的幼苗,又必须经受住外界环境的风风雨雨,方能茁壮成长。

    也就是说,修身是寻找生命的一个过程。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