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外篇一:让你惊声尖叫的九大奇妙事件-《读美文库——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第(1/3)页

    “心口不一”被认为是给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减分的“劣迹”

    之一,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心口不一”才是99%的人生活的常态,有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都会欺骗我们自己,更何况说出与自己内心不符的话来欺骗别人呢?

    那么我们到底有多了解自己,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以及所表现的行为,又有多大程度上与那个“本我”相符呢?

    这个世界非常玄妙,当一些东西以真相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或许会让你“惊声尖叫”。做好准备,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些千奇百怪、怪力乱象的人类心理和行为吧!

    no.1:最大的骗子——时间

    如果你没有手表、没有钟、没有手机……没有任何能够显示时间的东西,仅凭着自己的感官和生理反应去判断时间的流逝,你觉得,自己的判断能够有多少误差?

    1962年,一个名叫米歇尔·西弗瑞的地质学家在一次实验中,以自己的“痛苦”经历回答了以上问题。

    米歇尔除了是一名地质学家之外,还是一名洞穴探险家,那些埋藏在密林深处或岩层底下的幽暗洞穴对他来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那一年,他为了追踪冰河在地下冰穴中的移动情况而来到了一个位于地下375英尺深的洞穴中。

    米歇尔的计划是在洞穴中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记录,不过他觉得,这样的机会难得,应该进行更多的研究,于是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时间心理学的实验。米歇尔没有带任何能够显示时间的仪器进入山洞,而是勉强自己仅凭着生理规律来作息,同时判断时间的流逝。

    在深深的山洞中,米歇尔只有一顶小帐篷、必须的生活用品,以及唯一一部与外界联系的电话。每当他准备睡觉和睡醒了的时候,都要给外面的团队打一个电话,由同事们记录下米歇尔自我感受到的时间与真正的时间之间的误差。

    整整60天,米歇尔一直处在一个暗无天日的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同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而他对于时间的感知度也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比如他在相隔四个多小时的时间内给外界有时候,我们的大脑都会欺骗我们。

    打了两次电话,但他却很肯定地说自己一个小时前才给外界打过电话。当实验结束,同事将他从山洞中接出来时,他认为同事们打乱了他的计划,因为实验被提前结束了,他觉得,自己在山洞里只待了34天而已。

    米歇尔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证明,视觉对于外界光线的感应能够帮助我们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但如果用光线照射我们的双眼,大脑便会由此“上当”,从而加速或者减缓我们生理时钟的运转。

    no.2:幸运的人一直幸运

    “马太效应”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效应,它向我们证明了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成功,那么随之而来,各种好事情都会发生在他的身上。同样,一个人如果很衰,他就会遇到各式各样衰的事情。

    这个效应也可以这样理解,那些幸运的人就像是幸运之神的好朋友,总是受到眷顾,他们总会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地方,即便面临危机,也会走运地化险为夷。但倒霉的人则恰好相反,“喝凉水都能塞牙”的事情总是频繁发生。

    为了验证幸运的人是否真的很幸运,或者说一直很幸运,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

    他召集了50名被试,先让他们自我评估,在生活中究竟是属于被幸运之神眷顾的一类,还是经常倒霉的一类。然后他给每人发了一份报纸,让大家仔细阅读之后告诉他,里面一共出现了几张照片。

    实际上,主试在报纸中藏了“玄机”。在第二版的中间位置,他用很大的字体登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你看到这行字,请告诉工作人员,就可以领取一百美元为奖励。”

    实验结束后,这名主试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声称自己常被幸运之神眷顾的被试再一次被眷顾了,他们几乎都发现了这行字,然后高高兴兴地找工作人员领奖。但那些报告自己经常倒霉的人,大部分都没有看到这行字,他们一直认真地、专心地埋首在报纸中数照片。

    这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幸运或者不幸,并不是上帝在天空中决定并安排好的,实际上一个人的运气好坏是由这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所决定的。幸运的人通常乐观积极,活力四射,这样的心态让他们对未知的恐惧低于阈值,因而更容易接受新的挑战,更容易抓住新的机遇。

    而那些不幸的人则相反,他们多半性格孤僻,反应也不够敏捷。他们的情感关注点更多地集中于自己身上,因此很害怕周遭发生的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改变。对他们而言,“未知”便是最大的恐惧和不安,处于恐惧中时,他们便会与大好的机会擦肩而过。

    no.3:孩子的谎言

    “他还是个孩子,怎么可能说谎?”类似这样的台词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在电影《狩猎》中,因为一个四岁孩子随口说出的一句谎言,她的幼儿园老师便被指控为性侵儿童的超级大变态,可笑的是,当法庭审判的时候,几乎所有在这个幼儿园就读的孩子都站出来作证,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的老师是如何侵犯自己的,有的人说出了老师家地下室的样子,甚至有的人说出了老师的生殖器官!

    虽然经过调查,解除了这位老师性侵儿童的嫌疑,但在那样一个人口并不密集的小镇上,一旦某个观念入侵了人们的思想,便很难调整过来,法律虽为其正身,人言却几乎将他逼死。

    可笑的是,我们通常觉得,孩子的心性是最单纯的,根本不会撒谎,谁承想,一个孩子的弥天大谎,居然有几十个孩子一起来应和,他们的谎言无稽可笑,充满了想象力。他们这样撒谎时,并无心害人,但却意外地给他人造成了严重伤害。

    为了探究孩子的谎言行为,有不少的心理学家都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在业界很著名的实验。

    研究人员找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参与实验,整个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他先将一个孩子带入到一个小房间中,然后告诉孩子,他现在有事要出去五分钟,在孩子的身后放着一个好玩的玩具,但他要求孩子不能转身过去看玩具。如果孩子能够乖乖地在这里等五分钟的话,就会把那个玩具奖励给孩子。

    研究人员离开了,小房间内暗藏的摄像头会记录下孩子的一举一动。五分钟后,研究人员回到房间,然后询问里面的孩子是否转身看了那个玩具。

    实验结果是,在三周岁这个年龄段,有80%的孩子回头看了玩具,而这其中大概有一半的孩子否认这个行为,对研究人员撒了谎。

    而在五周岁这个年龄段,所有的孩子都回头看了玩具,但是所有的孩子都对研究人员撒谎,否认他们看过玩具。

    这一结果清楚无误地表明,撒谎是天生的能力!从我们学会说话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学会撒谎了。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我们通常认为“孩子不会撒谎是因为心性单纯”,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孩子的单纯,便意味着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明辨是非,好与坏,对与错,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来自个体的独立判断方式,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首先来自于父母的教育,然后才是从生活中慢慢积累出经验,有了自己的判断方式和判断能力。

    既然是这样,孩子其实更容易撒谎。比如实验中要求孩子不要转过去看玩具,但他们单纯且好奇的心性战胜了他们的自控力,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个玩具是什么。然而,当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询问的时候,他们又意识到,如果承认自己看过,就得不到这个玩具了。因此,对玩具的渴求便促使他们说出了谎言。

    在这一系列的行为中,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思维空间去考虑自己说谎是不是错误的行为,他们单纯的心只停留在了玩具身上。

    这个实验还有一个结果同样令人惊奇,当研究者让这些孩子的父母观看问询孩子的录像时(提前未告知实验内容),他们对于孩子否认偷看过玩具的说法竟无从分辨真假。也就是说,这些自认为已经不再单纯,经历过社会洗礼,经历过风吹雨打的人,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居然也无法从孩子的表情和语言方式中判断出孩子到底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天真的孩子才是真正的说谎高手呢?

    no.4:成年人的谎言

    在说完孩子的谎言之后,我们应该接着探讨一下成年人的谎言。如果上一条理论成立,我们从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撒谎的话,那么到了成年时,撒谎的功夫应该已经练就得“炉火纯青”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