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搬来的书桌就放在炕边。 书中上,笔墨纸砚还在,原来书架上的那几本书,也被放在了这书桌的左上角。 这屋里没有凳子,倒是这屋门口有一个小板凳,薛琰就给搬进来了,然后,放在了书桌旁。 姜月会意,站在了小板凳上,就能更看清书桌上面的情况了。 薛琰则坐在炕沿上,从书桌上的一叠泛黄的纸下,抽出好几张画有图的纸,一一摊开,然后,都推到姜月面前。 并道:“我想在山边,借助那里的水,造个水砻脱谷作坊,边种庄稼,边可以靠这个作坊给稻谷脱壳挣些银钱。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一种水车,就是借助水,我觉得谷砻完全也可以借助水,这是我画的水砻结构图,主要是将谷砻和水相结合,你看看,应该能成。” 谷砻,是这里农家将稻谷脱壳成精米的工具,通常用柳条或竹条编成底圈,中间用粘土充填,并打入硬木齿,上下两圈相叠。 但靠人力或者畜力来转动谷砻,给稻谷脱壳,一天其实脱不了多少。 可若是利用水力的话,便可以天天日夜不歇的让谷砻转动,那效率就会高很多。 姜月挺惊讶的。 没想到薛琰聪明到这种地步,光是通过水车,便能联想到谷砻也可以借助水来脱谷。还将结果图画的这么好。 水砻的每个部位都被画的很详细。 的确十分可行。 她记得,末世的时候,有对近代的记载,说曾经在太原晋祠镇发现过谷砻,上圈直径80厘米,高70厘米,下圈高38厘米,一日能脱谷3000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