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江寒答道:“秦国旧制,无聚民之力,无慑乱之威,此为第三弊也。何谓聚民慑乱之威?法令一统,令行禁止,有罪重罚,有功激赏,公正严明。” 秦献公陷入了沉思之中。 此时,已经是傍晚,黑伯轻轻走进来低声道:“君上,已经是酉时了。” 秦献公拱手问道:“先生的变法,可是也要涉及到田制?” 江寒点头:“要缩减世族封地,还田于民,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可买卖之法令。” 秦献公的脸色变得凝重:“单这一点,触及世族根本,恐怕都难以推行!” 江寒肃然道:“所以要有一批竭诚拥戴变法之士,居于枢要职位,否则,法无伸张,令无推行,行之朝野,便成强弩之末。” “真法不避权贵,新法一旦推行,举国唯法是从,即或宫室宗亲,违法亦与庶民同罪,所以要有一支强大的护法力量,让新政不在巨浪中颠覆。” 秦献公长嘘一声:“强秦,恢复穆公霸业,收复河西是我的毕生大梦,只是变法事大,变得不好,国无宁日。越是大变,越是多有利害冲突。” “以秦国时下而论,不变法犹可为之。一旦变法,朝野动荡,若有战事,只怕有亡国之危。” “正是。”江寒眼神坚定地说道:“所以秦国若想变法,不能急变,要等护法力量逐渐成型,羽翼初成,这是关乎于秦国千秋大业的事情,一代变不成就两代三代,江寒还年轻,还有很长的时间!” 秦献公这才意识到,自己面前这个年轻人,不过才二十出头,他不敢想象,如果江寒在秦国辅政二十年、三十年后,秦国会发生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秦献公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是吴起变法的亲身经历者,他明白:世生变,变生强,强则进,治国之道,贤勇者创法立制,庸碌者因循守旧,创新者生,守旧者亡的道理。 回国继位后,他也在秦国国内进行了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他把秦国都城从雍城迁到了栎阳,把思想陈旧的老世族留在了雍城,带着甘龙等一众新贵来到了栎阳。 而老世族与以甘龙为首的“新贵”的区别是老世族普遍是奴隶主,新世族则多是土地主。 奴隶主的土地主要靠国家、国君的封赐奖赏而来。 现在国家放开土地,谁开垦算谁的,涌出的新地主阶级开荒甚至都开到奴隶主的荒地里了! 而且奴隶制体系下,奴隶只是奴隶主的私人物品,人生安全、人生自由完全没有保障,相比之下新地主阶级对待劳力反而更加仁慈。 所以也导致大量的奴隶外逃,到地主阶级手下混饭吃,这样一来,老贵族的奴隶主与新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不断上升。 秦献公心里也很清楚,新地主阶级是秦国重要的兵源和税源,必须仰仗! 而老世族的奴隶主们,有减税、减劳役、减刑罚等特权,权臣弑君都是出自老贵族之手,没什么大的好处,但老贵族根基深,权势大,甚至秦献公都是他们的支持才能够回国继位,秦献公也只能尽量笼络安抚老贵族。 包括当初迁离三百年都城雍城,到河西之地附近栎阳,为的就是摆脱老贵族的势力,发展新地主阶级势力。 尤其是这几年,推行代田法,新型农具,让秦国国力蒸蒸日上,但国内矛盾依然存在,新老贵族之间的土地斗争日益尖锐,民间私斗成风。 “新贵”的轴心人物,上大夫甘龙的政治根基与政治主张,与整个老世族集团有很大的利益冲突。 这让秦献公非常倚仗甘龙,并让甘龙主持推行新政并长期领国,甘龙有功业根基,是秦国功臣,所以对秦国贫弱有清醒的认识。 而世族集团,则以承袭祖荫为根基,以维护祖制传统为根基,对秦国贫弱有实质上的疏离感。 这种根基差别,就形成了甘龙在政治主张、政治策略两方面与世族集团的重大差别。 甘龙主张有限变法,具体说,甘龙的政治主张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认识基础,承认秦国不推行新政不走向强大,便会走向灭亡的残酷现实。 第二层面是治国主张,以恢复穆公霸业为目标,而不是推倒重来的彻底变法。 第三层面,支持变法的底线,是不触动穆公祖制。 甘龙的政治根基与政治主张,决定政治个性的本质,甘龙的政治本质虽然与一味倒退的复辟派有别,却也是一个怀旧保守派。 而江寒所提出的深彻变法,无论是对秦国的奴隶主还是土地主,都是掘其根基,会受到的阻力之大也可想而知。 秦献公试探的询问道:“江先生觉得上大夫甘龙,是否能成为护法力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