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制作过程,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以便书写和干燥防虫。 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 随后再用麻绳编缀起来。就可以用来书写,此物经久不坏,而木牍的制作更简单,但无论是阅读、运输还是保存,都很不方便。 这时代读书可是种体力活。好学的士大夫出门都是将简册整车整车的拉,所以才有学富五车的说法。 田午作为齐国国君,一日翻阅一石公文都是常事,虽然比起后世秦始皇的一日百石算不了什么,却也是一个体力活。 秦献公也每日穿梭于书山中,处理完公文后,常常头昏眼花,手脚酸痛。 习惯了后世快速阅读和书写的江寒,对在竹卷上缓慢的笔削速度十分抓狂,之前没有闲工夫来折腾,只能强迫自己适应。 现如今他回到了墨家总院,人手工匠也齐全,当然会造纸来方便自己,顺便作为一种秦国特产售往各国创收。 “不方便?”众人皆是一头雾水,狐疑的看着江寒。 《尚书·多士》言:“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意思是殷商的先人,就已经有了竹简做的书册,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他们并没有觉到有何不方便。 众人没有后世的书写体验,自然认为竹简是最好的工具,嬴虔认为应该在竹木比较多的地方建一个制作竹简的工坊,而不是耗费人力物力来研制这种不知可否使用的“麻纸”。 江寒看着面前的众人不解的神色,笑着招呼众人在空地的竹席上坐下。 “我听说过一句话,叫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书于竹帛,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天下的书写记事材料无非是甲骨、金石、绢帛和竹卷简牍等几种,当然,现如今又多出了纸。” 殷商时是甲骨文最为鼎盛的时期,周人虽然敬天,但对鬼神的崇拜却有所收敛,甲骨从周初开始已经渐渐被淘汰,只用于卜辞记述。 周人倒是更喜欢直接将字用铜削铭刻在青铜器上,以传后世子子孙孙永葆是用,江寒还知道,居于西鄙的秦国人对石鼓文情有独钟,后世出土过不少。 谷欏 由于这几种材料的局限性,文字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周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巫师和贵族数百人。 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和木牍的出现才得改变。 他反问道:“虔儿你在甲骨和鼎器上刻过字吗?比起在简册上用笔削书写的速度如何?你喜欢哪一种?” “自然是喜欢用竹简,金石、盘盂不如简册方便。” 嬴虔跟随秦献公祭祀时曾经在鼎上铭刻过文字,他对竹简极其推崇,也不是没原因的。 比起先前的那几样,竹简的书写速度、普及程度都有很大提高,也正是竹简的出现,加速了思想文化扩散,才形成了百家争鸣,使各家的思想得以流传。 “没错,铭刻自然比不上书写简单,不过当下却有种东西书写起来比竹简更快更方便,渠梁,你可知是何物?” 江寒觉得小嬴渠梁虽然才六七岁,却是那种大智若愚的人,他挠头想了一会指着江寒的深衣讷讷地回答道:“是绢帛。” 江寒笑着拍了拍他的头道:“没错,竹简虽然有进步,可依然笨重而不易携带,又不能舒卷,所占体积大,绢帛则是理想的书写材料,可以舒卷携带,寿命也长。” 春秋战国时,上层贵族用的最多的书写材料,确实是绢帛,不过史称之贫不及素,绢帛太贵,只有卿大夫才用得起! 江寒笑问:“虔儿,若是有一种东西,制作的价钱和材料不比竹简贵,但书写的效果却和绢帛一样,甚至比它更好呢,你是否会用!” 嬴虔哑然:“这世间哪有这种东西?若是有,自然当用之。” 江寒拿起一张黄色麻纸,在嬴虔面前一抖:“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如用过竹简后,你就不乐意再用绳子打结,在甲骨、石壁上记述一样,用过此物后,竹简也可以摒弃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竹简的使用会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才被改良过的纸彻底淘汰。 但在纸提前几百年发明后,竹简的历史使命大概要提前好久终结了…… 嬴虔的性格继承了他父亲正直和固执的性情,少了嬴渠梁的变通,依然有些不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