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里又有值得强调的东西了。 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在长连线的句子最后要有一个略微渐慢的处理。 而渐慢并不意味着要渐弱,力量绝不能掉,以同样的力度将最后几个音符奏完即可。 此处从音乐情绪的角度来说,象征着一种挣脱,挣脱需要保持一张由内而外的力量。 哪怕是渐慢了,坚决的态度是不能改变的。 一旦做了减弱,整个引子就彻底垮掉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安当时为季洋选择了月光三而不是悲怆一 仅仅一个引子,这里面就有这些个条条框框需要注意。 那回的季洋,还做不到,勉强做到,也出不了彩。 要说李安刚才这遍做的算出彩了吧。 算。 可能怎么样,除了调动着全场的情绪和他走以外,似乎也再没有别的什么了。 如果让听众硬说它多好听,实在勉强。 奏鸣曲式,你得对它的结构特征有一定了解之后才能通过耳边当下的行进部分去期待接下来的内容。 好在主部结束之后,在呈示部的演奏中,因为左手大量的八度震音,使整个段落具备了一定观赏性。 和观众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演奏家弹琴的景象差不多。 李安左手手臂忽上忽下,不时左右来回快速晃动,每每动作一大,帅气的面孔就会露出一种紧张的凝重,再辅以贝多芬的音调,也让观众们得到了极大的视听体验。 音乐进行到大不部分观众不知道的展开部,李安开始更合理的规划弹奏力度。 将力量集中在指尖,用最小的力量保证每一个连跳和强弱都能做到鲜明的对比和突出。 到了再现部,李安几乎对于手指力度的控制达到了一种苛刻。 就连徐丽都听出来了,钢琴传的耳边的感觉又比刚才单薄了一些,但她同样能感觉到音乐到了这里似乎正在酝酿着什么。 不只是徐丽,随着音乐持续不断的向前进行,越来越多的观众再次从感到了了一张压抑情绪萦上心头。 这个伏笔,贝多芬早在第一小节的引子便被埋下。 就在伏笔被拉出来的那一刻,观众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置身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透不过气。 耳边的钢琴旋律也终于在循序渐进的理律动感中干净利落到的行至到最后的最后! 只见钢琴前的演奏者高抬勐落! “当! ” “当! ” “当! ” “当! ” 连续四个气势如虹的和弦一气击出,如同四个巨大的脚印重重的落在每个人心间。 指南里所说的那个贝多芬幻想中的巨人仿佛在这一刻终于出现了。 “当! !” 最后一组和弦,最后一声呐喊。 李安整个上半身的力量在这一刻孤独一掷,导致身下的琴凳在反向作用力向后移动了大约五公分。 “嘶!” 本该在此进入安静的时刻,一声琴腿和地板急速摩擦的尖锐号角,带着回响接着钢琴的余音传向了台下。 过分最求完美的人一定会因此而感到浓重的遗憾,因为一点点舞台小意外导致一个完美的乐章就此缺了那么一角。 但对于台下的所有艺考生,他们只记住了悲怆第一乐章的人间模样,就在他们眼前。 无票男孩此刻只有满足,甚至在音律的洗刷下下,他认为他可以带着最好的状态走上大后天的考场。 演奏他的悲怆第一乐章。 谢谢工作人员哥哥。 谢谢李老师。 腼腆的男孩不知道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抬起手轻轻的鼓起了掌。 他知道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之间有一个空档。 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望着李老师拿着白色手巾认真擦汗样子心里生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一道孱弱的掌声在观众席后排响起。 接着连成一片。 林幽幽,魏三碗,马可的爸爸,迟俞,李院,蓉城音协主席,桃子,黄娟,田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