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很晚。 一直到即将熄灯了,她才走进宿舍。 大晚上的,大家都准备睡了,明天还要早起,而且乌漆嘛黑的,也不好聊天,沈惠惠只能暂且压下,继续等待时机。 这一等,又是半个月过去。 如果说一开始还是巧合,后面沈惠惠自然意识到,盛小满在故意躲着她。 为了找机会和盛小满谈一谈,国庆前最后一个周日,沈惠惠还和绣芬说了一声,学校有事,这周日不回家了。 可惜沈惠惠在宿舍里坐了一整天,也没等到盛小满,哪怕去盛小满的班上,也找不到她。 盛小满在学校里没什么朋友,她班上的同学都不爱跟她玩,反正这么大人了,也不会出什么事,大家自然没工夫关心她去哪儿。 转眼国庆来临,全校放假,无奈之下,沈惠惠只好暂时离开学校,回到家中。 九十年代华国还没开始实行小长假,国庆假期只有三天。 沈惠惠自从开学后,基本都在学校度过,这回终于可以回家待上三天,把绣芬高兴得不行,大清早的,特意去菜市场买了新鲜的蔬菜和肉,下厨给沈惠惠做一顿好吃的。 吃完丰盛的一餐后,沈惠惠翻开卷子做习题,绣芬则一反常态,不仅没有拿起绣布,反而钻进了厨房倒腾起来,一直到傍晚都没出来。 沈惠惠有些疑惑地朝厨房看一眼,见天快黑了绣芬还没出来,忍不住走进去道:“妈妈,你在做什么?” 绣芬被沈惠惠的声音吓了一跳,差点没拿稳手里的杯子,好在沈惠惠上前接了一下,杯子里的东西才没撒出来。 沈惠惠定睛一看,只见厨房中岛上,摆满了各种烧杯,研磨杵,过滤网等等东西,乍一看宛如回到了化学课堂上。 “妈妈这是……在做什么研究吗?”沈惠惠道。 见沈惠惠一脸惊诧地看着这些东西,绣芬连忙不好意思地伸出手想要挡住:“妈妈就……随便试试,随便玩玩,没做什么……” 说着,绣芬赶紧把东西整理一下,想要当场收起来。 沈惠惠见状,连忙阻止:“别呀,这是在我们自己家,想玩就玩啊,收起来做什么。” 沈惠惠说着,对绣芬笑道:“我不在家一个月,妈妈突飞猛进了,这是找到新的爱好,想试试做点什么吗?” 绣芬看沈惠惠不仅没有嘲笑自己,还笑盈盈地询问,她脸一红,倒没再急匆匆地收起来了。 在沈惠惠的鼓励下,绣芬将最近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那天去画馆之后,绣芬和纪老师相认,在纪老师的帮助下,绣芬也有幸收到画馆的邀请,进去走了一圈。 “纪老师?”沈惠惠疑惑道。 “就是我们之前从白家寿宴回来的时候,在停车场里,我帮助的那个老奶奶。”绣芬道,“她姓纪,叫纪舒华,是一名非常厉害的油画家,可惜老人家身体不好,不常出来走动,这次能在画馆第二次遇到她,也是非常非常有缘分了。” 纪舒华生于民国时期,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虽然很早就成婚,但婚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曾经出国留洋,在国外学到了很多油画知识,将这些无形瑰宝带回国内,促进了我国绘画界的发展,在这一领域,她也是泰斗级人物。 可惜十几年前突发恶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前些年更是长了肿瘤,连站立都很困难,不得不放弃事业,回家休养。 绘画看似简单,创作时却需要耗费极大的心力。 老人一生奉献给油画,老了却再也画不动,连出门讲课都十分困难。 带着满心的遗憾,纪舒华十分珍惜每一次出门的机会,这一次参加画馆的开业仪式,能遇到绣芬,她也极为开心,不仅拉着绣 芬一起看展,之后还带着她参加了一节油画讲解课。 绣芬对沈惠惠道:“我才知道,很多画作上的颜料,竟然都是用价值连城的宝石研磨而成,大自然赐予的色彩,只有使用最自然原始的方式,才能提取出来,涂抹在画作上……” 绣芬将她那天在画展上学习到的颜料相关知识和沈惠惠说了一遍。 沈惠惠听得那个叫云里雾里,尤其是涉及到创作技巧,绘画意境等等这些抽象的问题,简直太难为她个直脑子的理科生了。 不过绣芬说得兴致勃勃,看着绣芬亮晶晶的双眼,沈惠惠没有扫兴,即使听不懂,也装作十分有兴趣地陪聊。 沈惠惠道:“那妈妈现在是在尝试自己做颜料吗?” “嗯。”绣芬点了点头。 她学习的刺绣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种在创作过程中,有许多值得互相学习借鉴的地方。 尤其是乱针绣更是需要有绘画功底才能绣的出来,所以对绣芬而言,钻研绘画,只是刺绣上的一种拓展,并不算跨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