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时,有了一位知名教授的帮助,他们完成论文的进度非常喜人。 半个月之后,他们的第一篇论文《关于植物与病原物协同进化的直接调控机制》成功出炉。 在诺克斯教授的介绍和推荐下,陆时羡将这篇论文投递到《cell》上。 这还是他第一次亲手在cns上投递论文,他感觉自己点击发送邮件时的右手都在微微颤抖。 他虽然已经算是见过世面的人。 但没办法,越在乎就会越紧张。 旁边,诺克斯终于找到自己身为导师的优越感。 “放轻松点!不就是《cell》吗?” “我第一次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时毫无反应,因为我的老师告诉我挂上他的名字,很容易过稿。” “现在挂了我名字,我相信效果也是一样的。” 听到这句话,陆时羡止不住的在心里吐槽。 这年头就连导师是谁都进入到凡尔赛的范畴了吗? 诺克斯的导师可是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获得者,生化遗传学之父! 这位一出马自然是不同凡响,哪怕只是挂个名字的论文也将受到这些期刊的高度重视。 追逐成功者不是普通人的专利,这些顶级期刊也一样。 当然,这也可能跟诺奖获得者哪怕只是随手做出的成果,也甩出其他一般水平高校教授一条街有关。 至于诺克斯的名字能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陆时羡还是觉得自己不予评价了吧,免得提及到他的痛处。 ...... 米国米苏里植物园。 办公楼三楼里的主任办公室里。 年近七十五的彼得·勒温正戴着眼镜在浏览电脑上的一篇稿件。 如果说四十岁是进行科研工作的最好年龄,五十岁是获取荣誉的最佳年龄,那么到了他这个年纪便对一切荣誉和身份都已经看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