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圣庙帝辛将香-《外卖:海底世界卖鸡爪无敌》
第(2/3)页
而且这玩意儿玄天炼制的更是阴毒,在里面加上了一些特殊的东西,三叶刀片按混元金斗设计的,以三才之势所设,一经发出,便是斩不得敌人,也要在敌人被困住之时,不断的磨掉敌人的道行,且此宝阴毒所在并不止于此,此宝每转一次,便要削去人千年道行,且还要不停的吸收敌人的法力,使自己本身越转越快,此消彼长之下,不愁弄不死你。
单就混元金斗那玩意儿,便已经叫圣人们也有所忌惮,现在还有玄天手上这东西,就算圣人也吃不消,除了老子那厮有那功德至宝玄黄塔之助,比较容易脱出落宝金钱的困制,其他圣人,要不费一番功夫,还真不能轻易逃脱出来。
十一 猴子,纣王
玄天看着手上的葫芦,心中越加颠狂,有了这等宝贝在手,以后偷袭圣人,打他们闷棍,掉他们面皮,还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儿?
好半天,玄天才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总算没有因为太过欣喜而走火入魔,不然,他将会成为鸿均合道以来,一个入魔的圣人。
由于越加喜爱手中的葫芦,玄天便把乾坤葫芦随时带在身边,系在了腰上,又是一阵抚摸,如同在抚摸一女子柔滑的肌肤般。终于,他还算想起了自己要干啥,便自化为一书生,再次出了蓬莱岛。
心情大好,玄天看啥都高兴,吊儿郎当的走在路上,脚下一朵白云,是他随手幻化的,腰间挎一葫芦,手持一把逍遥扇,狂荡不嵇的摇晃着脑袋,行在空中,看着东海的海面,玄天心中高兴,似乎心有所感,便要学那后世轻狂书生做诗纳赋一首,以表自己心中的愉快。
想到便做,顿顿首,摇摇扇,咳了下嗓子,开口道:"啊……日出东方……海水茫茫……海中小鱼耍流氓。"断断续续说了半天,实在是没台词,只能证明这厮文化太低,肚里没好货,而且最重要的是,今日天气阴冷,无风多云,没见着太阳。
叹了口气,似乎知道自己没啥文化,也作不出那美丽的诗句来,心下苦闷,暗道:当初咋就没学两首诗呢?唉~没文化,真可怕。
因为做不出华丽丽的诗句的原因,玄天那因为炼成好法宝的兴奋劲似乎也降下来些,不至于一如之前一般,满面红光,见谁谁就亲。
便要靠近洪荒大陆,忽然玄天撇见一个小岛,本来这岛没啥的,东海之上多的是,关键是玄天发现这岛有些异常,东海之上,少有见到像下面那岛这样如此荒凉的岛屿,灵气全无,玄天心下疑惑,反正现下也没啥事儿,便自下去看看。
踩着云头落在这岛上,发现整个小岛不过百丈,基本上就算是一座小山,还算不上是什么岛。
玄天举目一望,便知此岛为何如此荒凉,原来山顶之上有一巨石,无时无刻不在吸食四周的灵气,却因巨石之下的小岛本就非是什么灵山福地,巨石虽然吸的厉害,却实际上吸不到什么灵气。
如此怪异的巨石,玄天自然要看个究竟,直走到巨石附近之时,直觉越近吸力越大,心下疑惑,掐指一算,却有些面色古怪。
原何?这巨石却是女娲补天时,遗漏的那一颗石头,再说贴切点儿,这石头就是那后世的孙悟空,只是此时尚未能化出身形来。却叫玄天奇怪的是,这巨石貌似是在花果山来着,花果山又处在十洲祖脉之地,灵气丰甚,决计不会像是现在这个模样啊,难道说是因为自己这只穿越而来的蝴蝶所引起的变化?应该不会吧,自己穿越而来,关这孙悟空屁事。
虽然不关他的事,但这孙悟空可是他手中的一颗好棋,以后还有大作用,怎能叫他如此穷迫?想罢,玄天便施法搬来几条灵脉连于此小岛之上,以供巨石吸收,好歹算是自己对他的一番心意了。
这孙悟空的资质也的确是好,好到玄天也不禁动心想要收其为徒了,但时间不对,此事还得留在以后再提。
做好了这事儿,玄天便径直离去,现下离封神还有几十年,玄天也没啥事儿,便自在洪荒中游历。
却说那帝乙得了三子之后,便再无子嗣,又在位十多年,年级越大,心中立储之意也就越深。
长子微子启,时年已近三十,多年来在朝中处理政务,颇有心得,越加的体现出了王子风范,在政务方面也是一能手,按照历代祖训,微子启继位的可能性很大。
本来微子启也该放放心心的等着继位的,可是近几年来,随着帝乙三子辛受德的成长,微子启心中也越加觉得危机大矣。
辛受德出生时难产,后受了龙气刺激,出生时多少沾染了点儿龙气,生的颇为不凡,为人聪颖,膂力过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政务之上的能力也越加明显,比之微子启犹有过之,深得帝乙喜爱,尤其是辛受德出生之时,九龙星辰冠显出异像,虽然是因为玄天到来的原因,但帝乙他并不清楚,只道辛受德天生便有帝相,心中是越发的喜爱,同时,对于微子启平时露出的一些嫉妒模样却越加的不喜,甚至有些憎恶。
人嘛,就是这样,对于喜爱的东西,是越看越顺眼,爱乌及屋的同时,也有些恨乌及屋。
这一日帝乙与一众大臣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帝乙施政于民休养生息,不多收赋税,自身也是极为节俭,宫殿阁已是多年未曾修缮。不一会便来到飞云阁,飞云阁上的横梁因为年久失修,已然腐朽。
是合该辛受德当继承大统,帝乙与众人来到飞云阁时,恰好飞云阁的横梁断裂,朝着帝乙便掉了下来,众文武大惊,却是离得稍远来不及救援,只能目瞪口呆的看着帝乙,就在这时更在帝乙身边的辛受德大吼一声,站在帝乙身前,将掉下来的横梁托起,护住了帝乙,使得帝乙免遭横祸。回宫之后帝乙以其救驾有功,封为寿王。
时有南蛮部族,不服王化,起兵反商。寿王闻之,奏请帝乙帅兵平叛。得帝乙恩准之后,寿王以黄飞虎为先锋,帅兵前往南方平定南蛮之乱。
寿王在军中与士卒同釜而食,号令严明,深得士卒爱戴。又有黄飞虎这等良将为辅,不过数月,便平定了南蛮之乱。
待班师回朝之后,帝乙终于下定决心,立寿王为储君,待自己百年之后继承大统。只因帝乙见时有部落反叛,微子启与微子衍二人虽然精通治国之术,但是不通军略,不利于殷商的大业。而三子寿王武艺娴熟,精熟战争。却是不惧此事。
至于文治之事,首相商容,自己的弟弟亚相比干,以及微子启与微子衍皆精于此事,太师闻仲更是文武双全。却是不惧此事。
恰其时又有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上本立东宫,帝乙便顺势立寿王为太子,微子衍是贤明之人,知寿王比自己更适合为天子,也未有怨言,反而上寿王宫中祝贺,称自己二人定会日后会好好辅佐于寿王,微子启虽有怨言,但一来帝乙之令,二来又有几位大臣的提议,自己孤身一人,也反抗不得。
等到帝乙三十年,帝乙因病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遂立寿王为天子,名曰帝幸,都朝歌。立正妻东伯侯姜桓楚之女姜氏为王后,黄飞虎之妹为西宫皇贵妃,杨氏为馨庆宫皇妃,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封黄飞虎为镇国武成王统领天下兵马,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十二 西岐的崛起
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帝辛即位后励精图治,宏振商邦,为民造福,增光先帝。他鼎新革故,废除杀戮奴隶旧制,让奴隶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为国家创造财富。
还改变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实行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开始使用耕牛,推广耕耘播种,雍土施肥,灌溉排水等完整的农业耕作技术,使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使商王朝再度复现中兴盛世,人民生活安定,四海诸侯宾服,深受百姓爱戴。
为了显示国家的强盛,帝辛在朝歌营造了三道城垣,其中皇城城墙基宽五十丈、高约三丈、顶宽四丈。外环宽七丈、深两丈的城池。二道城垣面积达方圆而是多里;三道城垣从南门到北门的距离达四十五里,体现了当时一个邦畿千里的大国风貌。
当时,东夷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扰掳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虽然多次讨伐,均未彻底制服。为了制服东南夷的搔扰,帝辛一改先君帝乙的征伐办法,注重用兵策略。
以雄才大略,命天下各路诸侯选派武功高强的勇士,由黄飞虎率领到黎地进行大规模的演练,以向东夷展示其强大的实力,致使东夷面对强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扩展疆土,帝辛还派太师闻仲和武成王黄飞虎率兵征伐八方,使疆土面积不断扩大。终使得四夷拱手,八方宾服。
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帝辛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百姓中有谚语云:"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此时人们吃饭还是用手抓,帝辛觉得这样显得不文明,而且也不方便,便用木头做了两只细棍,用来夹住饭菜往嘴里送,觉得挺方便,便让宫中的人都这样吃饭。
后来有大臣见帝辛用这种东西吃饭,回家后自己也做了一双,发觉相当方便,便让家里人全部用这个东西吃饭。
然后,这种东西通过大臣家里的仆人,传到了民间,百姓闻听此物乃是当今天子所发明的,便争相模仿,慢慢的家家都开始使用这种,既方便又干净的东西,间接的减少了对于病毒的接触,使人得病的机会大大减少,却是一场功德。
帝辛死后能成为星君之一,恐怕与这场功德也不无关系,虽然帝辛不是有意为之,但是那些免于沾上病毒而死的人,却是因他而受益。
这些时间玄天也时常回到朝歌,仔细观察过辛受德的所作所为,从他小时候随闻仲学艺,到后面出征东夷等等一切都看在眼中。
而帝辛继位之后所作所为自然也是被看在眼中,越看玄天很是纳闷,百思不得其解,以帝辛此时所做所为可以看出,帝辛乃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立志扬名万世,中兴殷商的君主,怎么会变成造宫室、建酒池、宠女色、囚贤人、害忠良的纣王呢。
而且帝辛所犯的过错,和夏桀如出一辄,恐怕其中有些猫腻。
就算是他到后面变得好大喜功,不愿听拂逆直言,和后世的唐玄宗一样。但是也不至于在女娲庙写出淫诗,惹怒圣人。
这样的事就是傻子也做不出来,以帝辛此时所作所为,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傻子啊。而且以帝辛的为人,帝辛能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取代嫡长子微子启成为储君。想必帝辛确实有过人之处,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一个傻子啊。
想那女娲娘娘乃是人族之母,乃是在人族中享受祭祀最早的圣人,帝辛不可能不知道女娲娘娘的地位,怎么会去在女娲庙题淫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除非真是脑袋被门板给夹傻了,自己一定要好好看着,看帝辛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朝歌帝辛发奋图强的同时,还有一人,也是与他一样,合该天命人皇君主,此人也是极为聪颖之辈,多有大志。
便是远在西岐的西伯侯姬昌府中,为大商统领二百镇小诸侯,贤名远播的西伯侯姬昌之子姬发。
姬发少时时常感叹:"我姬姓源自于人皇黄帝之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血脉极为高贵,不想却只能作为商朝的辅臣而存在,实为憾事啊!"以此便可见其心之野,其志之大。
"孩儿好生糊涂啊!一代不成就等下一代,我姬氏为的是成为天下共主,且已经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不在乎多等一些时间,我就不信那殷商每代君主都是贤明之人。"姬发之父姬昌却也是一十分贤明之人,便如同那商汤之父一般,深为贤良爱民,是一受民众称赞的善人,西岐在他的治理下,虽然比不得朝歌的富庶,但也算是民富力强。
却说那姬发自有野心,但他与当初的辛受德不同,他要继承这侯位还得靠自己全力争取,姬昌长子伯邑考也是一贤人,以其父为榜样,颇有些儒雅风范,常以己心度人,却因十分善良,并未曾发生人心之险恶,也并不知道,看似与他交好的二弟要争夺他的侯位。
姬发要争夺继承权,必要先在朝中拉拢大臣,可西岐朝中大臣多为先朝元老之人,比较传统,大多都看好伯邑考,拉拢的可能性太小,姬发心中堪忧,便想到一法子,找到姬昌,请命姬昌发榜招贤,声称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前来,即使西周不录用其人,也会赠送金银离开。
一时西伯好才之名传于四海,到西岐应征之人多不胜数,虽多为无能之辈,但也有一些在本国未曾得到重用,且有才能之人前去,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辛免等人,皆是有大才之人,却被西伯所蛊惑,投入西周帐下。
这些有才之辈自然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得知招贤之意乃是姬发提出的,心有感激之下,又被姬发时常所表露出的一些雄才伟略之举所吸引,自是纷纷在暗中支持姬发。
姬发向众人询问治国之策,散宜生出班言道:"治国不过是治民,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要治下百姓衣食无忧,邦国自然安宁。所以依臣之见只要怀保小民,治国易也。"姬发闻言问道:"那如何怀保小民?"散宜生答道:"臣自幼家贫,年幼之时,求得不过是每天能吃饱饭,隔数年能有一件新衣穿,如此而已,所以以己度人,微臣想这世间的百姓都应该是差不多吧?""卿家的意思是?""微臣的意思是,降低税收,让升斗小民能够休养生息,当小民能够吃饱饭时,自然无人会去作奸犯科,主上治下自然清平。""那依卿家看来,这税收当为多少?""微臣认为,当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无田和田少之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这样是不是收的太少了?"姬发想到自己要推翻商朝统治还要招募军队,收如此少的税收,自己恐怕不够用,故虽知散宜生说的有理,还是有些迟疑。
"微臣觉得已经不少了,就算纳九分之一的税,也已经足够主上宫室以及官员的用度,而且如此做还能在天下万民中彰显主上之仁德。"姬发此时却是被散宜生一句彰显仁德所吸引,想到自己西周要起事,首要之事便是要获得民心,收九一之税,虽然使自己扩充军队的速度慢下来了,但是相比获得民心,这点损失也算不了什么。而且自己家中数代积攒下来的财富,应该能支持军队扩张所需的钱财。
想到此处,姬发便说道:"卿家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卿家来办吧。"说完便转身出了大殿,向殿后行去,找姬昌商议此事去了。
散宜生等人闻听姬发真的答应了此事,不由大喜,认为自己等人确实找了一位为民着想的明主,却是不知,姬发乃是被被散宜生最后一句向天下万名彰显仁德所打动。
而散宜生在告别诸位大臣后,便匆匆回家。
姬发回到后宫便去找父亲姬昌,告知姬昌散宜生所奏之事,他自己现在只是西岐一庶出子弟,通过此事一来可向姬昌展示自己的仁德之心,姬昌善良,若他提出此法,必然能让姬昌喜欢,二来也政务处理能力,更加引起姬昌的注意。
姬昌闻言说道:"我儿此事做的极好,我西周数代积累,钱物不少,若能让民众能更好的生产发展,自然是有利于天下之事。这位散宜生也是一位人才,你一定要好好重用。"姬发道:"儿知道了。"却说散宜生自得到姬发首肯,开始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便日夜不停的开始操作此事,直忙的翻页顾不上吃,几乎是两脚不占地的在办事。而百姓闻听西伯实行"九一而助"的政策,皆是大呼西伯仁慈,且有不少他国百姓涌入西岐。
一年后由于百姓的干劲十足,加上由他国涌入了不少劳力,西周今年所收的赋税不但未少,反而略有增加,姬发闻报大喜,想到如此行事,不但通过宣传增加了自己的仁德之名,赋税还未曾减少。更是吸引了不少他国百姓,无意间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削弱了殷商的实力,便立时奏报姬昌要求升散宜生为上大夫,为百官之首。
姬昌也自是同意,在他看来,散宜生自是有才能之辈,却不想散宜生之心早投向了姬发,便为姬发把持朝政的一个重要棋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