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咸淳十九年-《白龙刘骁》


    第(2/3)页

    “果然如此。”陈宜点头。

    “相国怎么看?”荣王再问。

    陈宜有些慌神,他擅长演戏,拿豪言壮语感动部下,但是摊到事情却优柔寡断起来,前怕狼,后怕虎,怎么都不行。

    荣王见状干脆道:“你我联手……”

    陈宜直摆手:“大宋经不起第二轮了。”

    这是实话,一轮宫变就闹的国家四分五裂,再来一回,那不乱的跟西晋的王之乱一般,杀来杀去,最后便宜的是外人。

    荣王苦笑:“相国误会了,本王不想再动刀兵,太后想怎么做就随她去了,咱们联手迁都,拥皇长子为储君,方能为大宋留一份骨血。”

    陈宜松了一口气,这还行,离开临安,大宋还有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盘,有军队,有税收,还能为大宋续几年命。

    荣王又说:“把赵昺也带走。”

    陈宜点头,备份是必须的。

    到了半夜,荣王府外忽然来了一队御前班直,雨幕下灯火通明,刀光闪闪,荣王府众人吓得魂飞魄散,还是老王爷淡定,让放人进来说话。

    来的是一名太监,并不是来拿人的,而是来报丧,官家三更时驾崩了。

    荣王如遭雷击,半晌无语,站起来默默走到窗前良久,不知道在思索什么,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最痛的感觉。

    太监轻声提醒,太后还在宫里等着,有许多大事需要荣王决断。

    荣王换了丧服,在御前班直的簇拥下走了,王府里众人开始收拾行装,老王爷早有交代,临安住不了了,得未雨绸缪想着搬家的事儿。

    来到宫里,官家的尸身已经装敛起来,但是消息并未公布,大内没有悬挂缟素。

    太后问荣王,应该如何处置。

    荣王不假思索道:“国不可一日为君,不可秘不发丧,必须早立新君,才能振奋人心,皇长子赵昰机敏聪慧,可登大宝。”

    太后说:“国家法度不能违背,嫡长子才是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

    太监宫女们很识趣的避让开来,不听这两位的争执,雨水掩盖了两位老人的说话声,只能看到帘子后面晃动的声音。

    很多人担心烛光斧影事件重演,但并没有,凌晨时分,荣王离开皇宫后不久,整个临安的寺庙开始敲钟。

    皇帝驾崩,要敲三万下。临安寺庙无数,何止四百十寺,一时间山野江河,全都回荡在哀悼的钟声里。

    黎民百姓在哭泣,为死于洪灾的家人,为驾崩的皇帝,也为岌岌可危的大宋,以及不可预测的未来。

    也就在皇帝驾崩之后,大雨突然停了,前方传来军情,金鳞军前部已到湖州!大元南征东路军抵达南通州,上海告急!

    形势突然变得严峻起来,金鳞军距离临安不足七日路程,而元军拿下上海后,两淮防线就形同虚设了,上海到临安,一日水路而已!

    朝堂之上,大臣们激烈争吵,重点不在于立哪位皇子为君,而是迁都!

    以陈宜为首的主流派赞成迁都,退避南方,以瘴气暑热和群山来抵挡元兵,而以礼部侍郎天祥为首的区区几个臣要打临安保卫战,不愿意退避。

    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一拍两散,迁都派忙着打包行李,荣王借口想念孙子,把赵昰和赵昺连同他们的母亲杨淑妃和俞修容一并接来,裹挟而去。

    钱塘江码头,大批宗室、官员、商人忙着登船,他们的目的地是泉州。

    而皇宫大内,一场简单的登基仪式在寥寥几个朝臣的见证下举行,嘉国公赵?登基为帝,改元德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