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一个叫周凡的作者写的,这是一个笔名,在国内文学评论界非常有名。 周燕如认真阅读的这篇评论,发现其对《太阳照常升起》批评共分三点: 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意识流写作,有些云里雾里,故弄玄虚,看着让人气闷。 呵? 看到这里,周燕如微微一笑。 两年前,国内诗坛某位德高望重的诗人不也是这么评论朦胧诗的吗? 写一篇文章叫《令人气闷的“朦胧”》。把那些“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一解”的诗称为“朦胧体”, 朦胧诗由此而来,不过现在已经成为诗坛主流,而那些批评之词反倒引起更大的争论,将把朦胧诗的论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会不会这部小说将来也会这样? 不过让她始料未及的是,这篇批评文章迅速被几家杂志和报刊转载,顿时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批评者的矛头逐渐指向编辑部本身:这样的小说为什么能刊登?! 周燕如有些坐不住了,这天下午,她骑车赶到前门西大街的燕京作协,她要见王濛。 此时的王濛正悠闲的看着一张报纸,看她敲门进来,立刻放下报纸,站起来笑着招呼,又给她倒了杯水。“周主编,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 “王主席,就是你推荐的那那篇《太阳照常升起》,有点闯祸。”都是老熟人,周燕如也就不拐弯抹角,实话实说。 “是不是这张报纸?”王濛拿起刚才看的那张报纸,正是《文艺报》! “对,还有就是最近一些报纸和杂志转载了这篇文章,我感觉影响有些大。”周燕如神色焦急。 王濛笑了笑,依然是那副温和的样子。 “怕什么?就一篇小说而已,天塌不下来!” “可是?”周燕如要辩解,但却被王濛打断:“别担心,那个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即便有人想折腾,那也顶多溅起几个小水花!” 看到王濛这副样子,周燕如心慢慢镇定下来。 说实在,她被折腾怕了。 “不过嘛,咱也得说几句,免得别人真认为咱们眼光太差,我准备写一篇针对这部小说的评论。” “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