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朝會(上)-《天唐錦繡》


    第(2/3)页

    恐怕立再大的功勞也沒毛用啊……

    還怎么討價還價?

    不往死里揍一頓都是好的……

    ********

    貞觀十三年的正旦,雖然天色才剛剛泛白,長安城里已是萬家燈火,喜慶佳節。

    自從李二陛下登上皇位、改元貞觀一來,天下風調雨順、吏治清明,強大的大唐府兵東征西討,平定天下、揚威域外,國泰民安、物阜民豐。

    盛世之兆,已悄然來臨。

    老百姓是最實際的,他們不會去管你是怎么得來的皇位,偷也好、搶也罷,哪怕殺兄弒弟、逼父退位,都沒關系,老百姓不需要一個道德完美的圣人,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能讓大家吃飽飯的皇帝!

    楊廣讓我們沒飯吃,那就造他的反!你有多大的豐功偉績,跟咱們沒關系!

    李二讓我們吃飽飯,我們就跟著李二干,你喜歡干啥都沒關系!

    老百姓就是這樣,質樸而現實。

    太極宮前的御道、廣場早已人滿為患,三省六部各司官員全體出動,將各自職權范圍內負責的外地官員亦或者番邦大使聚攏起來,等待進入太極殿覲見皇帝。

    如此多的官員,自然不可能一次性的全部被皇帝接見,所以整個大朝會是有固定流程的。

    若是按照房俊這個現代人的認知,最重要的自然應該是各個番邦異域的“國際友人”,家事再大,也大不過這些友人嘛,國際形象是很重要滴……

    然而,大錯特錯!

    第一波覲見皇帝的,是各地的封疆大吏各州刺史,其后是各州府的地方官,最后才是“國際友人”。

    按照流程排下來,“國際友人”進殿的時候已經過了未時,從早晨過來等候皇帝接見,這期間都要站在太極宮外的廣場上,沒米沒水,餓得前腔貼后背……

    至于會不會引起“友邦驚詫”、“國際輿論”?

    呵呵,大唐從皇帝到群臣再到尋常百姓,從來不擔心這個。

    大唐人明白,尊重也好、交情也罷,不是用嘴說出來的,更不是所謂的“禮儀之邦”感化出來的,而是大唐府兵手中的陌刀殺出來的,用胸膛里的鮮血換回來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