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今的大宝和凌墨萧站一起,那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复制粘贴的缩小版。 特别是皱眉的时候,才三岁多的大宝,已经有了帝王之相。因为太过害怕陛下,连同小太子皱眉时,宫人都心惊胆战。 而小宝则越来越像冬素,不过她遗传了凌墨萧的高鼻梁,比起冬素多了一分英气,很有大夏长公主的派气。 小宝和冬素穿一样的亮金绣大团牡丹的华裳,小三宝金色的包被,绣着龙凤呈祥。 冬素抱着三宝,凌墨萧一手牵一双儿女,一家五口出来,任谁见了都要赞上一句,不愧是我大夏帝国的帝、后。 如今的皇后娘娘,身上哪里还有一点农女的模样。 咱们这皇后才是真正的一国之母,高贵端庄时,便是天底下最高贵的女子。 而面对底层百姓时,她又温柔皎洁的如那菩萨现世。 满月宴前唯一的动荡之事就是,太皇太后来不了了。 这个消息似到朝堂的时候,凌墨萧当即派钦差去接人。但还是晚了一步,陈星耀上请罪折子,说是自己安排失误。 队伍在行至保州时,遇到连绵数日的阴雨天,太皇太后因水土不服,饮食不振等问题,身体不适。 太医当时就建议调头回长安调养,太皇太后的年纪大了,谁也不能保证这一路上还会出什么事。 但太皇太后不愿意,坚持要到京城参加二皇子的满月宴。 官员们无法忤逆太皇太后,只好待她身体好一点就赶路,然后就是她的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出现神智不清之症。 陈星耀不得不做出决策,队伍返回长安,为太皇太后养病。 接到这个消息时,沈冬素本能地觉得,这就是陈星耀做出的选择。 他用一种谁也察觉不到错处的手段,让太皇太后来到不幽州。 陈星耀上了请罪折子,但凌墨萧没有惩罚他,反而安慰他做好的,太皇太后年岁已高,确实不适合舟车劳顿。 若为了小皇子满月宴这点事,让太皇太后有个三长两短,他才是真正的不孝! 皇上这么说,把那些坚持要接太皇太后来京师的官员们,堵的哑口无言。 他们之前以孝道压制,借二皇子满月宴,皇上下旨接太皇太后来京城,同时那些没赶上迁都的权贵、士族,趁此机会随行。 万万没想到太皇太后年岁已高,身体不好这一点。一个水土不服,差点把老人家送在半路上。 这等尴尬局面,还是皇后来化解,皇后即全了皇上的孝道,又不必太皇太后远行千里来幽州。 劝皇上等二皇子满月之后,巡游长安,祭祀皇陵,再探望太皇太后。 此消息传出,百官之中,有想说皇帝出巡太过劳民伤财的,也只能把话咽在肚子里。 因为皇上是为孝道才去长安的,之前你们拿孝道压皇上,这次皇上以孝道回敬,谁也说不出二话来。 即要论孝道,那皇上孝敬太皇太后,皇后也该孝敬祖父。 所以这次巡游地,还加上了宜州,阿爷一直想回家乡看一眼,冬素可没忘记。 皇帝出游是大事,各地行宫布置,一路怎么走,带哪些官员随行,哪些官员留守京城,都得提前安排好。 最少也要两个月之后才能动身,也就是五月底才能出发,在长安过中秋,在宜州过年,明年二月再回幽州,这一巡游得耗上大半年。 让冬素没想到的是,在满月宴前十天赶到幽州的谢大将军一行。 得知皇上要出巡游,立即上折子,请求将凉州加入巡游名单。 结果不用皇上驳回,百官就替皇上驳回了,单任凉州不安全这一点,皇上就不可能带皇后和皇子、公主去。 并且皇上这次出游是为孝道,去长安是看望太皇太后和祭祀皇陵,去宜州是因为皇后的父母、祖父。 去凉州是为什么? 这话确实堵得谢大将军哑口无言,可他是真心急啊,特别是这趟来幽州,看到全新的京师,他才明白凉州有多落后! 以前凉州也落后,但因为是边城嘛,大家对边城的要求一直不高,随时要出征,要防着外敌来攻,边城能有多好?守住不丢就行了。 可幽州几年前也是边城啊!那时幽州还不如凉州,最起码凉州曾经是胡商必经之地,商事发达。 但是看看现在,幽州就像甩在他们这些边关守将脸上的巴掌,不是边城不能改变,而是你们没有找到改变的方法而已! 谢大将军永远记得,自己一家初进城时脸上的表情。 离幽州还甚远,沿途的官道两旁安装的油灯,彻夜长明,如同一条指路的火龙指向京城。 远处那一排排高耸入云的烟囱,是炼铁炼钢的,去年送往凉州的那批新武器,全是那里面炼造出来的。 巨大高耸的钟楼,辽阔平坦的广场,巍峨的城墙,一排排由老式投石机变成的新式炮台,瞭望塔上可旋转的望远镜…… 只是外城能见的东西,已经让人目不暇接,而一进城,看到从未见过的有轨马车道,能拉几十人的大马车,速度还极快。 进进出出的百姓,人人脸上洋溢着精神和幸福,这是边关百姓脸上从未出现过的表情。 宽阔的马路,如同城中城一般的学院城区,皇后还特地让女官带领谢夫人和她的女儿们,去医护学院、墨门学院、万书阁等地参观。 陛下也派人带领谢大将军一家,和凉州大小官吏,去基地参观海军战舰。 更不提京城那吃不尽的美食,欣赏不过来的潮流衣裳、首饰,逛不完的百货街。 天竺的黄金和宝石,南洋群岛的香料和珊瑚,倭岛和高丽的精棉、银器,胡人的皮革,各种琉璃器、美玉、丝绸…… 好像整个天下的精美商品,都汇聚在幽州城一样。 大广场附近的茶楼,随处可听到书生们高谈阔论,画书、话本子、戏剧写手、雕刻师、乐师等等年轻的艺术家们,拿着自己的作品,请人欣赏的画面随处可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