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汉儒解经之中,已与先秦孔学不完全相同。 其中掺杂的各家学说,已使“儒家”包容了,从宇宙到人事的各种先秦诸子的长处。 如同上古时代,以“八音”来概括“美”的思维方式一样,“五行相生相克”是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意象手法对世界本质的提炼。 金、木、水、火、土,五种因子指代自然界现象、人体生物钟、社会运行、文化美学等各领域里具有共通性的五种状态。 静而敛藏(金)、生而发散(木)、寒而向下(水)、炎而向上(火)、涵养中和(土)。 五种状态交替、互补地发挥作用,在相反相成之间,推动了从宇宙运行到人事和谐均衡的庞大秩序。 其中囊括五音、五色、五味、五脏六腑、仁义礼智信的五德。 通过这种五线谱一般有节奏、有韵律、有法度的巧妙配置,让它们各居其位。 这种简洁优美如同一首五言诗的理念,是两千年来影响华夏人生活最基本的框架。 这种理念世界,集中反映在汉朝铜镜的造型特征上。 先秦以前的设计路径多半是观念、物质、技术三者的互动。 到了汉代,则是清楚的观念,强有力地在指导具体造型。 大量传世的汉镜,镜背纹的基本形状是圆与方,代表最基始的“规”与“矩”的配合。 使纷乱夭矫、纠缠腾扬的战国铜镜造型,被一个内在的“方”固定住。 一种人世的秩序与安定,重新被找到了。 在这秩序与安定之外,有回环运行的天。 这是儒家人伦与道家天命的结合,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规”为圆规、周整,“矩”为直尺、准绳。 汉画像石中常见的“伏羲女娲图”中的人物,亦一手执“规”、一手执“矩”。 他们在衡量人心与世道,在划定正邪与善恶,在匡正伦理与秩序。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