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谕的上海中学办得红红火火,此前编撰的教材卖得更好。 张元济找到李谕,将一本账目拿给他看:“这是第一版的费用,一共7636两。” 李谕没想到竟然这么多,于是说道:“留着这笔钱改进已有教材吧,最好专门办个教材编委会。” “教材编委会?”张元济感觉是个好主意,以后的教材市场大得很,没必要在乎眼前的一两年,“可就算要成立编委会,也要走个流程。钱必须先打到你的账上,然后再由你出资编委会。” 李谕笑道:“好吧,那就走完固定流程。” 商务印书馆收上来的钱大部分是碎钱,大都在钱庄。虽然没有银行方便,但钱庄的信誉也挺好。 两人一同坐船来到黄浦江边的一家钱庄,处理完账目,刚出来,就看到一个青年想要跳河。 两人连忙过去阻拦,左拉右扯到了岸上。 张元济喘着粗气问道:“年轻人,你为什么如此想不开?” 青年无奈道:“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公学败矣!我姚宏业只有以死明志,警示众人。” 李谕感觉甚是头大,怎么都想着以死明志?于是问道:“中国公学还是南洋公学?” “中国公学。”姚宏业说。 原来是那帮留日回来的学生,他们确实比较冲动。虽然在清末时局下算不上什么坏事,不过没事就寻死就太不值了。 历史上姚宏业在中国公学当干事时遇到一些挫折,愤而自杀。 张元济劝道:“孩子,没必要丢了性命,还有这么多事要做。” 姚宏业突然认出了李谕:“您是帝师!您有没有办法?” “什么事?”李谕问道,“能帮上忙的我肯定尽力而为。” 姚宏业叹道:“学校经费仍旧不足,大家天天吵架,根本无心办学。” 李谕纳闷道:“两江总督端方不是捐了每月1000两?” 姚宏业说:“学生越发增多,仍旧难以为继。” 李谕说:“事情倒是不难,我……” 张元济打断李谕,“疏才兄,这种事不能总是让你破费,办学应该是朝廷的事,明天我就登报寻求资助。” 文章发出后,想不到第一个站出来的竟然是大清银行,而且一出手就是十万两,还要给他们在吴淞兴建新校舍。 估计是朝廷方面也想借此拉拢一下留日学生。 不过留日学生这么多,拉拢不过来啊。 但好歹解决了资金问题。 姚宏业对两人极为感激,不仅救了他的命,而且挽救了中国公学。 姚宏业分别登门道谢,找到李谕时,甚至表达了以后想要跟着李谕干的想法。 李谕问道:“你不是同盟会成员吗?我这儿可搞不了革命。” 姚宏业说:“现在同盟会分裂,大家四分五散,而且不见得加入同盟会就是为了去革命。我和天华兄一样,只是想让国家富强。” 第(1/3)页